凿壁借光的故事,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。小时候,老师也常常拿这个故事教导我们。笔者最近就读到了这么一个现代版的凿壁借光的故事:小雪家住彭阳县罗洼乡薛套村刘家大庄,家中没有网络信号。受疫情影响,学校开展“线上教学”,她每天需徒步半个多小时去半山腰寻找信号,于是她父母就在山上搭建了一座小帐篷,火炉取暖,陪同小雪在帐篷里学习,每天早上6时多出发,下午17时才能返回。
看过太多山里孩子励志的故事,但都不及这则“帐篷里上网课”新闻给人的震撼。最近,停课不停学叫好声不少。但是别忘了,我们大部分人不愁流量、不愁网络,可曾想过还有一些寒门学子,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,可能没有条件上网课。如何帮助这部分孩子上网课,应当成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、学校和教师重视的问题。
越是在特殊时期,越要特别关心关爱贫困学生,努力做到“一个都不能少”。日前,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,我国中小学生人数众多,各地情况、条件等不同,“停课不停学”工作要坚持由省级统一部署和因地因校制宜相结合来实施,各地要特别关心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问题,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,要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。
教育均衡、教育公平要落到实处,就要调动各种资源,想尽各种办法让每一种教学方式尽可能惠及每一个学生。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,真正做到“停课不停学,一个都不能少”并不简单。这就需要各地将线上教学工作落细落实,多多关爱贫困学生,解决他们的现实需求,才能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给孩子上好这难忘的一课。(李志廷)